当《人民日报》官微都呼唤公平的时候,就一定有可能存在不公平

久古

9月25日晚中超第13轮一场焦点之战中,国安0-1不敌上港,赛后引发了巨大(注:不再是"大量")的争议。

除了国安官网只有"呵呵"二字、多家京媒使用了诸如《今年中超冠军90%归上港,原因你懂的》、《精彩比赛因裁判拙劣变丑陋,颠覆对规则的认知》、《为何受伤的总是国安》等等刺眼的标题,以及球迷、网友无以计数的评论外,人民日报官微以《第二阶段需要公平环境,裁判不能总成主角》为题对这场比赛的某些判罚进行了点评,称"本赛季遭遇不公的球队实在太多。第二阶段开赛在即,无论争冠与保级,都需要一个更加公平清明的环境。"

有一个记者说,很多球迷质疑媒体不敢写裁判问题。"其实不是不敢写,是速食文化的当下,争议判罚太多太多",写太长的文章、罗列太多的事实,"担大家耐不住性子读完"。

这与其说是"担心"读者不读完文章,不如说是对现实的某种无奈。

事实上,这个"某种"其实又是多方面的。比如针对裁判的文章往往不容易得到发表、比如即便一一罗列事实,意义也并不大。比如第11轮与华夏幸福之战后,国安高层赛后甚至发出"绝不容忍黑暗的存在"的"最强音"了,但结果呢?人家说,判罚无误。于是,国安某名宿直言:申诉吧,申诉吧,P用没有,文件到不了管事的那。

如果说,一场两场比赛出现错判漏判,这都能理解,确实也是正常现象。但第一阶段仅仅14轮赛事,某队就至少已经5场比赛可能因判罚获益,包括至少3场比赛最后时刻获判点球(第3轮、第4轮、第8轮)、至少两次后卫手球没被判点球(第11轮、第13轮),这不应该是一种正常现象。关键是,第13轮同样的手球,一个判了,一个连VAR都没看,实在让人心塞!

很多网友私下里讨论认为,本赛季的特殊性,出现了相对较多的错判漏判,原本是应该可以理解的。毕竟裁判和球队一样,都长时间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。裁判和球员、教练一样,也都或多或少存在情感上的某种压抑。另一种观点认为,这不见得一定是"上面"的意思,而是某些人的"自发"行为。至于为什么会是这样,其实原因也是"你懂的"。当然,不排除个别裁判确实是业务水平、能力方面的因素。再加上缺少了几名"洋哨",结果就只能是这样了,等等。

但这不是出现如此多的集中在个别球队被误判错判、或者得益的理由。正如题目所说的,连《人民日报》官微都呼唤公平了,其实不止本人,很多人都认为这确实就有可能存在不公的现象。而"不公"产生的原因,我认为中超裁委会甚至足协应该勇敢正视,不能认为"确实无误"的场次就发声,认为"可能有误"的场次就沉默,而任凭外界无数的质疑,屹自不动如山。这不是质疑,更不是抱怨,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、平和的反映问题、提出合理化建议。任何人,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不会出错。但闻过则喜,知错就改,还是能够赢得尊重的。至少,外界不会认为这是什么"暗箱操作",不会时不时说"你懂的"。

甚至,有网友过激地说,你国安要是再说(存在黑暗),下次可能就是保级了。当然,我相信此种现象不会出现。因为是否是人为因素造成,至少目前也没有确凿的证据。就算第13轮国安与上港之战贺惯的手球没判,而李可同样手球就判了,甚至前者连视频回看都没有,那也不能证实什么,也不一定就是"双标"。说不定,当值主裁判认为贺惯的是被动手球、并且没有张开手臂。再说了,场上形势瞬息万变,一闪念之间就作出了判或者不判的决定,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。

还如上所述,我认为媒体也好、俱乐部也罢,有话应该可以得到正常的表达出渠道。如果大家都不说,明知也对,或者明知个个都窝火,却一律捂着盖子。就像某位记者说的,结果就是连中超老好人都要被"逼疯"了,这不是媒体应有的责任表现。

是脓包,就一定要捅破;有病就一定要看医生、要医治。讳疾忌医,最终是让中超联赛、乃至整个中国足球受到损害。说得再难听一点,如果总是有意无意的纵容,积怨多了、久了,球员之间都有产生相互报复的现象的可能,受害的首先就是球员本身。

即便迟到,正义从来不会缺席。只有抑恶扬善、弘扬正气,打击、压制歪风邪气,创造一个公平、公正的环境,中超联赛才会更健康,中国足球才会减少不必要的羁绊,发展才能更顺利、更快。

呼唤公平,不一定是对比赛的本身,更是一种社会道义、一种责任。也只有不同领域、每一个角落都尽可能减少不公、尽可能做到公平,社会才更多阳光和温暖。

希望这篇短文能够见到阳光。

(今日头条独稿,未经许可禁止今日头条之外转载!图片来自今日头条免费图片库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谢谢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