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篮球最近这20年被NBA影响太大,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其他方面的差距。NBA代表了全世界最高的篮球谁这是不争的事实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全方位的学习NBA。

第一,我们人种存在差距

NBA绝大多数人是黑人运动员,白人运动员能吃得开的真的很少。这很难通过训练,饮食来改变。我们跟欧美白人的身体素质差距不那么大,但也不行。这是事实。

第二,训练水平的差距

这个也是现阶段整个联赛,乃至国家队最为严重的问题。看看姚明,易建联,周琦在NBA回来之后的变化就知道了。我们的训练,顶多让球员不胖(大韩是个例)。但是大多都是瘦长型,并且对抗能力很差。往往就是两个极端,要么有力量,没脚步;有脚步了,对抗又太差。一号位还好说,其他四个位置就是要命了。

这都跟国内训练水平不高有关。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“胖了就笨,力量上去了手感就没了”这种程度上。可是在去年的世界杯上灵活的力量型内线或者外线就很多。我们对抗吃亏,一扛就动作变形;速度跟不上,跟防、补防速度不行,各种漏防、失位。而最为明显的就是二三号位置,人家的二号位打我们的三号位毫不吃亏,并且占尽便宜。这让内线球员疲于奔命,补防就漏篮下,最终就是内外尽失。

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。训练水平我们最起码落后世界5年的水平,这个问题不解决,中国篮球突破不了现有水平。

第三,战术素养

这个跟我们的联赛机制有很大的关系。我们CBA “绝大多数” 球队一直以来就是“一打四看”的局面。国内球员一直就是“投一下”的角色,所有的战术几乎都是“把球交给外援”。防守也是外线防守积极,协防内线并不积极,甚至是消极。更有甚者是,你防你的人,跟我没关系。

这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球员没有非常好的打硬仗的经验,表现在球场上就是持球侧人员移动、挡拆相对积极。而弱侧几乎没什么战术拉扯,都是站桩等着接球。

防守习惯极差,协防慢半拍,防守卡位不合理。现代篮球讲究的是“球动人动”,积极换防。而我们这种外线站着等球,有球掩护,无球卖呆,防守靠内线,外线伸伸手的战术早就过时了。

往往我看国家队的比赛都是一个感觉:累!为什么累?就是靠那么一两个有自主进攻能力的球员生打硬吃。防守强度忽高忽低,没有持续性。

这么打在亚洲区还可以,国际赛场根本不行。别说NBA了,欧洲篮球都早就不这么打了。讲的是“以点带面”,盘活全队。用整体防守限制你的箭头人物,以切断持球人和接球人的联系。最起码也要让你接球人不能舒舒服服地拿球。